《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》印發,要求:
?
到2025年,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,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,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大幅提高。汾河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國家平均水平,汾河水利長廊、生態長廊、文旅長廊全面建成。黃土高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,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。
?
黃河流域水沙關系趨于協調,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積極進展,水資源配置明顯優化,萬元GDP用水量降幅完成國家分解下達我省的指標任務。城鎮空間格局明顯優化,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全面完成,*創新生態基本形成,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。
?
經濟外向度明顯提高,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,三晉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。轉型發展蹚新路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,經濟總量和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全國位次穩步前移。
?
到2030年,黃河流域人水關系明顯改善,治理水平顯著提高,汾河水質進一步提升,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。
?
水沙關系更加協調,水土流失治理率明顯提高,水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。資源型經濟轉型基本實現,現代化產業體系、能源體系基本建成,水安全、生態安全、糧食安全、能源安全、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。三晉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,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,黃河流域人民群眾生活富裕,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
?
到2035年,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,保障黃河長治久安的體制機制和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建成,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形成,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,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實現,美麗山西全方位呈現?,F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,城鄉區域格局更加協調,構建起優勢互補、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動力系統,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全面完成,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。
?
黃河文化大發展、大繁榮,山西黃河文化旅游品牌*國內、享譽全球,三晉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影響力顯著提升。民生事業走在全國前列,人民群眾現代化的高品質生活基本實現。
?
到本世紀中葉,物質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、社會文明、生態文明水平大幅提升,與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。
本文轉載自環保在線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